湖北“智造”助力 廣西世界級大橋合龍
3月5日,廣西藤縣的潯江寬闊壯美。10時許,隨著最后一段鋼箱梁焊接完成,由在鄂央企中交二公局一公司承建的廣西平岑高速公路藤州潯江大橋實現毫米級合龍,主體結構貫通。
這座廣西最高橋塔造型獨特,238米高的“三角塔”獨立江中,像雨傘一樣“撐起”橋梁。“奇特的斜拉懸索協作體系,造就世界首座獨塔空間纜斜拉—懸索協作體系橋梁。”中交二公局項目部副總工李博漢介紹,大橋巧妙結合了斜拉橋和懸索橋體系的優點,在橋塔近端采用斜拉體系,遠端采用懸索體系,中間設置80米的交叉區以實現雙體系過渡。
他說,獨塔雙主跨的橋型,節省造價的同時,也對生態影響降至最低,但隨之而來的是系列技術創新難題:懸索不再是平行的,而是八字形,如何牽引纜索是新課題;交叉施工復雜,僅鋼箱梁吊裝就需要3個方案。
橋梁建造工藝全面上新。主塔建造采用索塔一體化智能建造技術,在參建深中通道的技術上推陳出新,蓋梁鋼筋骨架焊接機器人、前卡式智能張拉機器人等紛紛上陣。在主纜安裝方面,采用國產7毫米大直徑空中紡線法架設技術,這是我國首次大規模使用。它通過空間纜索牽引系統與紡絲輪相互配合,在1604米的江面上“穿針引線”,成功架設由6848根鋼絲組成的主纜。
BIM云智造中心管理平臺、智能拉吊索應用、橋梁抗風性能研究……目前,一座橋誕生了29項國家專利、4項省部級工法。
藤州潯江大橋是平岑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計劃今年6月建成通車。
這座廣西最高橋塔造型獨特,238米高的“三角塔”獨立江中,像雨傘一樣“撐起”橋梁。“奇特的斜拉懸索協作體系,造就世界首座獨塔空間纜斜拉—懸索協作體系橋梁。”中交二公局項目部副總工李博漢介紹,大橋巧妙結合了斜拉橋和懸索橋體系的優點,在橋塔近端采用斜拉體系,遠端采用懸索體系,中間設置80米的交叉區以實現雙體系過渡。

橋梁建造工藝全面上新。主塔建造采用索塔一體化智能建造技術,在參建深中通道的技術上推陳出新,蓋梁鋼筋骨架焊接機器人、前卡式智能張拉機器人等紛紛上陣。在主纜安裝方面,采用國產7毫米大直徑空中紡線法架設技術,這是我國首次大規模使用。它通過空間纜索牽引系統與紡絲輪相互配合,在1604米的江面上“穿針引線”,成功架設由6848根鋼絲組成的主纜。
BIM云智造中心管理平臺、智能拉吊索應用、橋梁抗風性能研究……目前,一座橋誕生了29項國家專利、4項省部級工法。
藤州潯江大橋是平岑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計劃今年6月建成通車。
2025-03-10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