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力護碧水 美麗湖北煥新顏
3月9日,保護母親河日。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
省政協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深入調查研究,務實議政建言,加強民主監督,用生動的履職實踐回應“長江囑托”。
扛牢責任交出綠色答卷
湖北作為長江干流流經最長的省份,坐擁“三江”“千湖”和4231條河流,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區和三峽壩庫區所在地。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再次強調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著力建設安全韌性現代水網,全面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堅定推進長江十年禁漁。
水,是最大的省情。治水,是必須牢牢扛起的政治責任。
全省上下堅決扛牢“確保江湖安瀾、碧水東流、凈水北送”政治使命和政治責任。省政協綜合運用調研視察、協商會議、民主監督、提案工作、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職方式,縱深推進長江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丹江口庫區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去年11月,省政協協調發起建立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保護政協聯席會議,水源地十堰市政協和漢中、安康、商洛、南陽、神農架林區協商通過《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保護政協聯席會議議事辦法》《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保護政協聯席會議湖北丹江口共識》。
聚焦“洪湖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開展協商議政,提出《省政協關于洪湖流域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有關問題的建議案》,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門印發任務清單,明確3方面20條落實舉措以及責任單位、完成時限,洪湖“降磷退Ⅴ”目標如期實現。
2024年,我省長江干流、漢江干流水質穩定為優,丹江口水庫連續10年保持在Ⅱ類及以上;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5.8%,同比上升2.6個百分點,達到“十四五”以來最好水平;洪湖治理取得初步成效,梁子湖、斧頭湖等重點湖泊水質穩中有升。
民主監督筑牢生態底線
圍繞生態環境保護這一“國之大者”、省之要事。省政協始終堅持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聚焦中心任務,強化責任擔當,加強民主監督。
為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十大提質增效行動,省政協聯合各部門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召開專項民主監督會,形成一批監督建言成果。
調研組深入武漢、黃石、黃岡等地,深度剖析洪湖“降磷退Ⅴ”、梁子湖生態修復等難點。在民主監督會上,政協委員們直面問題、直擊痛處——污水管網不完善、湖泊富營養化頑疾等被逐一“點名”,省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等部門當場回應,提出整改措施,形成了“監督—問效—落實”的閉環機制。
何建剛委員工作室組織省、市、區三級政協委員,對長江宜昌段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現狀進行了監督性調研,推動長江干線宜昌段船舶污染物全接收目標實現。
助推低碳場景建設,武漢市武昌區政協組織委員走進低碳樓宇、低碳校園以及碳中和樓宇實地調研。
過去一年,省政協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形成建言成果27篇,提出有關建議130多條;召開“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雙集中’發展”議政性常委會,就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提出針對性建議。
百余件提案協力護碧水
提案是履行人民政協職能的重要方式和載體,是協助黨和政府實現決策民主化、科學化的重要渠道。
知責而行,主動作為。過去一年,省政協圍繞流域治理、污染防治、綠色轉型等提出提案100多件。
其中,推動長江經濟帶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加大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庫區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強農村面源污染監管、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加快濕地生態修復等“紙面建議”紛紛轉化為“落地行動”,協商的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守護母親河的治理效能。
推動農業領域碳減排的建議,在我省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中得到充分體現。“雙碳”背景下實施多能融合的建議,為推廣應用新型儲能技術提供了科學借鑒。
構建星空地井一體化監測、支撐長江流域水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建議,有關部門予以采納,推進相關工作落實落地。
構建長江全流域生態補償體系的建議,被納入省級改革項目,促進資源變資產、生態變效益。
農工黨湖北省委會關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后加強漢江中下游環境保護的建議,被納入“第七屆環保科技創新發展高端論壇”成果清單,相關建議報送生態環境部參閱。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
省政協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深入調查研究,務實議政建言,加強民主監督,用生動的履職實踐回應“長江囑托”。

湖北作為長江干流流經最長的省份,坐擁“三江”“千湖”和4231條河流,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區和三峽壩庫區所在地。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再次強調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著力建設安全韌性現代水網,全面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堅定推進長江十年禁漁。
水,是最大的省情。治水,是必須牢牢扛起的政治責任。
全省上下堅決扛牢“確保江湖安瀾、碧水東流、凈水北送”政治使命和政治責任。省政協綜合運用調研視察、協商會議、民主監督、提案工作、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職方式,縱深推進長江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丹江口庫區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去年11月,省政協協調發起建立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保護政協聯席會議,水源地十堰市政協和漢中、安康、商洛、南陽、神農架林區協商通過《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保護政協聯席會議議事辦法》《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保護政協聯席會議湖北丹江口共識》。
聚焦“洪湖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開展協商議政,提出《省政協關于洪湖流域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有關問題的建議案》,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門印發任務清單,明確3方面20條落實舉措以及責任單位、完成時限,洪湖“降磷退Ⅴ”目標如期實現。
2024年,我省長江干流、漢江干流水質穩定為優,丹江口水庫連續10年保持在Ⅱ類及以上;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5.8%,同比上升2.6個百分點,達到“十四五”以來最好水平;洪湖治理取得初步成效,梁子湖、斧頭湖等重點湖泊水質穩中有升。
民主監督筑牢生態底線
圍繞生態環境保護這一“國之大者”、省之要事。省政協始終堅持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聚焦中心任務,強化責任擔當,加強民主監督。
為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十大提質增效行動,省政協聯合各部門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召開專項民主監督會,形成一批監督建言成果。
調研組深入武漢、黃石、黃岡等地,深度剖析洪湖“降磷退Ⅴ”、梁子湖生態修復等難點。在民主監督會上,政協委員們直面問題、直擊痛處——污水管網不完善、湖泊富營養化頑疾等被逐一“點名”,省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等部門當場回應,提出整改措施,形成了“監督—問效—落實”的閉環機制。
何建剛委員工作室組織省、市、區三級政協委員,對長江宜昌段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現狀進行了監督性調研,推動長江干線宜昌段船舶污染物全接收目標實現。
助推低碳場景建設,武漢市武昌區政協組織委員走進低碳樓宇、低碳校園以及碳中和樓宇實地調研。
過去一年,省政協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形成建言成果27篇,提出有關建議130多條;召開“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雙集中’發展”議政性常委會,就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提出針對性建議。
百余件提案協力護碧水
提案是履行人民政協職能的重要方式和載體,是協助黨和政府實現決策民主化、科學化的重要渠道。
知責而行,主動作為。過去一年,省政協圍繞流域治理、污染防治、綠色轉型等提出提案100多件。
其中,推動長江經濟帶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加大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庫區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強農村面源污染監管、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加快濕地生態修復等“紙面建議”紛紛轉化為“落地行動”,協商的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守護母親河的治理效能。
推動農業領域碳減排的建議,在我省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中得到充分體現。“雙碳”背景下實施多能融合的建議,為推廣應用新型儲能技術提供了科學借鑒。
構建星空地井一體化監測、支撐長江流域水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建議,有關部門予以采納,推進相關工作落實落地。
構建長江全流域生態補償體系的建議,被納入省級改革項目,促進資源變資產、生態變效益。
農工黨湖北省委會關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后加強漢江中下游環境保護的建議,被納入“第七屆環保科技創新發展高端論壇”成果清單,相關建議報送生態環境部參閱。
2025-03-10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