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護航“水上春耕” 工農村奏響春日助農新樂章
春風漸暖,水溫適宜,正值春耕農忙時節,小龍蝦蝦苗投放也迎來最佳時期。連日來,園林街道工農村的農戶們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搶抓晴好天氣,集中投放蝦苗,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畫卷在田間地頭徐徐展開。
“蝦苗投放后不僅要時刻注意水溫的變化,還要仔細觀察蝦苗的生長情況……”3月18日,在工農村二組鐘啟柏的稻蝦種養基地,園林街道水產工作站站長陳傳龍正與他一起觀察蝦苗的生長情況,并對蝦苗的喂養、水質監測等進行現場指導。
“我有蝦稻田100余畝,今年蝦苗規格大,預計4月中旬就可以起捕。”鐘啟柏信心滿滿地介紹,等龍蝦起捕結束后,正好趕上種水稻。蝦稻米不僅產量高、口感好,市場價格也比較好。
“‘稻蝦共作’模式讓土地更肥,集資源節約利用、綠色生態、富民增收于一體,所以特別受老百姓的青睞。”陳傳龍介紹,針對越來越多養殖戶的技術需求,水產工作站將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加大“線上”和“線下”培訓力度,以提高蝦稻種養綜合生產能力為基礎,促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民增收。
效益的提升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和科技的加持。鐘啟柏告訴記者:“在整個養殖過程中,時常有養殖專家和技術人員上門進行指導,讓我們對養蝦更有信心,而且收益一年比一年好。”
隨著小龍蝦養殖面積的逐步擴大,農戶們的經驗也在不斷積累。鐘啟柏向記者介紹:“采用稻谷秸稈還田的方式養殖小龍蝦,秸稈一方面可以為小龍蝦在冬天提供一個安全避寒的場所,另一方面秸稈腐爛產生的微生物,又為小龍蝦提供了天然餌料。”
一地兩用,一季雙收。“稻蝦共作”以其改善土壤環境、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的優勢,越來越被農戶認可。
“不愁養、不愁賣,讓我們養殖戶年年都能看到希望。4月下旬歡迎大家隨時過來吃龍蝦,管夠!”撐著小船,鐘啟柏樂呵呵地說。
輕快的小船劃過水面,漾起一層層漂亮的漣漪,仿佛在預示著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我有蝦稻田100余畝,今年蝦苗規格大,預計4月中旬就可以起捕。”鐘啟柏信心滿滿地介紹,等龍蝦起捕結束后,正好趕上種水稻。蝦稻米不僅產量高、口感好,市場價格也比較好。
“‘稻蝦共作’模式讓土地更肥,集資源節約利用、綠色生態、富民增收于一體,所以特別受老百姓的青睞。”陳傳龍介紹,針對越來越多養殖戶的技術需求,水產工作站將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加大“線上”和“線下”培訓力度,以提高蝦稻種養綜合生產能力為基礎,促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民增收。
效益的提升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和科技的加持。鐘啟柏告訴記者:“在整個養殖過程中,時常有養殖專家和技術人員上門進行指導,讓我們對養蝦更有信心,而且收益一年比一年好。”
隨著小龍蝦養殖面積的逐步擴大,農戶們的經驗也在不斷積累。鐘啟柏向記者介紹:“采用稻谷秸稈還田的方式養殖小龍蝦,秸稈一方面可以為小龍蝦在冬天提供一個安全避寒的場所,另一方面秸稈腐爛產生的微生物,又為小龍蝦提供了天然餌料。”
一地兩用,一季雙收。“稻蝦共作”以其改善土壤環境、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的優勢,越來越被農戶認可。
“不愁養、不愁賣,讓我們養殖戶年年都能看到希望。4月下旬歡迎大家隨時過來吃龍蝦,管夠!”撐著小船,鐘啟柏樂呵呵地說。
輕快的小船劃過水面,漾起一層層漂亮的漣漪,仿佛在預示著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2025-03-20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