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會聚力建設“七個之家”
在武漢地鐵鐵機路控制中心,供電工程師賈師傅習慣性點開“湖北工會”APP,查看“提技能”彈出的新課程;
在襄陽萬洲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行政部熊經理駐足“民主議事角”,鄭重投下職代會提案;
在宜昌大街小巷,快遞小哥王強走進24小時開放的愛心驛站,灌滿保溫杯、給電瓶充電……
這些看似平凡的瞬間,正是湖北工會創新服務職工、踐行“我的工會我的家”理念的生動縮影。
過去一年,湖北工會以“七個之家”建設為核心,打造“我的工會我的家”品牌,多項工作位居全國前列:在全國總工會作典型發言16次,入選全國工會重要工作創新案例61個,數量居全國第7,為全國工會工作提供了“湖北經驗”。
“希望職工群眾遇到問題和困難,能夠第一時間想到工會、找到工會。”省總工會主要負責人表示,太陽光可以折射為“七色光”,可以化作紅橙黃綠青藍紫的美麗“彩虹橋”。而工會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就是要通過“七個之家”建起“彩虹橋”,將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職工心坎上。
把標桿樹起來,讓工作活起來
一場工間操系列活動,覆蓋職工群眾超1億人次,全網關注度超7億人次!
“下班干什么?”“幺妹兒我帶你慢慢兒耍,清江兩岸美如畫,云蒸霧繞慢慢看啊,懸崖峭壁慢慢爬……”
恩施州總工會以民歌《幺妹兒帶你慢慢兒耍》為載體,以“幺妹兒”為主角,推廣普及工間操,從線下培訓到線上傳播,這一“工”字特色活動品牌迅速走紅,成為職工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在襄陽,勞模街、工匠路、勤廉車悄然出現在街頭巷尾;車間班組里,“板凳課堂”開講黨的創新理論,讓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以“接地氣”收獲高人氣,揭示了工會品牌建設的成功密碼。
“我的工會我的家”品牌創建,涵蓋學習之家、民主之家、成才之家、服務之家、維權之家、組織之家、網上之家等“七個之家”。
其中,“學習之家”和“成才之家”,就是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引領,努力建設高素質職工隊伍。
東風公司王濤班創建“5531”工作法,以崗位學習、創新、成才、奉獻為重點,通過班組競賽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興發集團連續14年召開優秀班組表彰會,累計獎勵512個優秀班組、17388人次,發放獎金789.2萬元,激勵職工崗位成才。
從“中國夢·勞動美”全省職工(網絡)宣講比賽的舉辦,到職工文化藝術節的“云端”舉辦、“三個精神”具象化宣傳的創新實踐,從注重心理關愛到聚焦職工職業道德建設、職工志愿者服務、崗位學雷鋒等的開展,省總工會為職工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滋養和思政“大餐”,“工”字號思想引領品牌常做常新。
“工會工作是黨治國理政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要像春雨潤物細無聲,把標桿樹起來,讓工作活起來,形成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生動局面。”省總工會負責人表示。
一紙文書定權益,工會法治護晴空
一封文書發出后,140名勞動者社保有著落了!
去年5月,鄂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鄂州市總工會協同,運用“一函兩書”制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有違法用工的企業收到《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后,迅速整改,為全體勞動者購買社保。
這是湖北首例“一函兩書”司法建議聯動推進勞動權益保護,也是工會法治化建設的生動注腳。
在構筑“服務之家”“維權之家”“民主之家”的過程中,全省工會在法治化建設上步履不停,讓職工群眾感受到“家”的堅實依靠。
近3年內出臺和修訂6部法規和決定,為職工撐起“保障傘”——
2023年,《關于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決定》出臺,成為全國首個由省級人大出臺的關于“三個精神”的重大事項的決定;修訂《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首次將工會參與勞動爭議多元化解納入地方性法規。
2024年,制定頒布《湖北省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條例》,首次將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和司法監督協作寫入地方性法規,針對平臺企業等新型用工形態開出精準藥方。
2025年,《湖北省企業民主管理條例》《湖北省企業工會條例》《湖北省集體合同條例》等法規的修訂已列入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
創新多元解紛機制,讓維權服務更高效便捷——
從“工會+法院”起步,拓展至“工會+人社”“工會+檢察”“工會+司法”等領域。
5年來,近4萬件勞動爭議案件在工會搭建的解紛矩陣中化干戈為玉帛。
12351職工服務熱線,過去一年通話2.6萬次,接通率、按時辦結率和職工滿意度均為100%。
彰顯“工”字特色,“品牌工會”見真“工”。一串串數字背后,是勞動者權益得到保障的生動實踐。
打造網上網下“我的工會我的家”
在“網上之家”“組織之家”建設中,全省工會以數智化服務為突破口,讓廣大職工群眾充分享受智慧工會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掃描二維碼,一鍵授權獲取身份信息,提交入會申請后,王琳“1秒”完成入會,系統智能顯示她所在的湖北地質工會。她不禁贊嘆:“這個平臺太方便太‘聰明’了。”
2023年12月,“湖北工會”APP上線以來,已為全省70多萬名職工提供掌上工會服務,45萬多名職工參與網上普惠活動。
“入會轉會”“困難幫扶”“云上職代會”等工會業務一網通辦;找工作、找對象、提技能等30多項工會服務一觸即達;“工惠出行”“新人有禮”“驛站有禮”等10多項普惠活動一鍵盡享……該APP已實現與湖北省公安、人社、民政、市場監管等部門的17項政務數據的互聯互通,充分賦能10余個網上辦事功能模塊,為職工網上辦事提供便利。
“福利多、保障全,是實實在在的普惠福利!”不少職工留言點贊平臺。
“組織之家”建設也在品牌化引領下煥發新活力。
過去一年,順豐、餓了么等11家頭部平臺企業在鄂分公司全部建立工會,新增會員38.8萬人,其中貨車司機7.2萬人。
“有組織有歸屬,工會就是咱們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遮風擋雨的家。”貨拉拉司機張偉參加集中入會儀式后,露出笑容。
職工在哪里,工會就建到哪里。全省建成區域(行業)工會聯合會754家,鄉鎮(街道)、省級以上開發區(園區)實現工會組織全覆蓋,村(社區)也基本完成工會組織全覆蓋。
“當每個職工都能在光譜中找到自己的顏色,當每種需求都能折射出關懷的波長,‘家’就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觸摸的溫暖、可信賴的力量。”省總工會負責人表示,“我的工會我的家”的側重點、落腳點在“家”,要體現“家”的概念、“家”的情懷、“家”的味道,體現“娘家人”“貼心人”的擔當作為。下一步,全省工會將繼續以職工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務,讓每一位職工都能在這里找到歸屬、實現夢想、感受幸福。
在襄陽萬洲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行政部熊經理駐足“民主議事角”,鄭重投下職代會提案;
在宜昌大街小巷,快遞小哥王強走進24小時開放的愛心驛站,灌滿保溫杯、給電瓶充電……
這些看似平凡的瞬間,正是湖北工會創新服務職工、踐行“我的工會我的家”理念的生動縮影。
過去一年,湖北工會以“七個之家”建設為核心,打造“我的工會我的家”品牌,多項工作位居全國前列:在全國總工會作典型發言16次,入選全國工會重要工作創新案例61個,數量居全國第7,為全國工會工作提供了“湖北經驗”。
“希望職工群眾遇到問題和困難,能夠第一時間想到工會、找到工會。”省總工會主要負責人表示,太陽光可以折射為“七色光”,可以化作紅橙黃綠青藍紫的美麗“彩虹橋”。而工會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就是要通過“七個之家”建起“彩虹橋”,將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職工心坎上。
把標桿樹起來,讓工作活起來
一場工間操系列活動,覆蓋職工群眾超1億人次,全網關注度超7億人次!
“下班干什么?”“幺妹兒我帶你慢慢兒耍,清江兩岸美如畫,云蒸霧繞慢慢看啊,懸崖峭壁慢慢爬……”
恩施州總工會以民歌《幺妹兒帶你慢慢兒耍》為載體,以“幺妹兒”為主角,推廣普及工間操,從線下培訓到線上傳播,這一“工”字特色活動品牌迅速走紅,成為職工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在襄陽,勞模街、工匠路、勤廉車悄然出現在街頭巷尾;車間班組里,“板凳課堂”開講黨的創新理論,讓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以“接地氣”收獲高人氣,揭示了工會品牌建設的成功密碼。
“我的工會我的家”品牌創建,涵蓋學習之家、民主之家、成才之家、服務之家、維權之家、組織之家、網上之家等“七個之家”。
其中,“學習之家”和“成才之家”,就是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引領,努力建設高素質職工隊伍。
東風公司王濤班創建“5531”工作法,以崗位學習、創新、成才、奉獻為重點,通過班組競賽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興發集團連續14年召開優秀班組表彰會,累計獎勵512個優秀班組、17388人次,發放獎金789.2萬元,激勵職工崗位成才。
從“中國夢·勞動美”全省職工(網絡)宣講比賽的舉辦,到職工文化藝術節的“云端”舉辦、“三個精神”具象化宣傳的創新實踐,從注重心理關愛到聚焦職工職業道德建設、職工志愿者服務、崗位學雷鋒等的開展,省總工會為職工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滋養和思政“大餐”,“工”字號思想引領品牌常做常新。
“工會工作是黨治國理政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要像春雨潤物細無聲,把標桿樹起來,讓工作活起來,形成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生動局面。”省總工會負責人表示。
一紙文書定權益,工會法治護晴空
一封文書發出后,140名勞動者社保有著落了!
去年5月,鄂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鄂州市總工會協同,運用“一函兩書”制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有違法用工的企業收到《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后,迅速整改,為全體勞動者購買社保。
這是湖北首例“一函兩書”司法建議聯動推進勞動權益保護,也是工會法治化建設的生動注腳。
在構筑“服務之家”“維權之家”“民主之家”的過程中,全省工會在法治化建設上步履不停,讓職工群眾感受到“家”的堅實依靠。
近3年內出臺和修訂6部法規和決定,為職工撐起“保障傘”——
2023年,《關于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決定》出臺,成為全國首個由省級人大出臺的關于“三個精神”的重大事項的決定;修訂《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首次將工會參與勞動爭議多元化解納入地方性法規。
2024年,制定頒布《湖北省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條例》,首次將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和司法監督協作寫入地方性法規,針對平臺企業等新型用工形態開出精準藥方。
2025年,《湖北省企業民主管理條例》《湖北省企業工會條例》《湖北省集體合同條例》等法規的修訂已列入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
創新多元解紛機制,讓維權服務更高效便捷——
從“工會+法院”起步,拓展至“工會+人社”“工會+檢察”“工會+司法”等領域。
5年來,近4萬件勞動爭議案件在工會搭建的解紛矩陣中化干戈為玉帛。
12351職工服務熱線,過去一年通話2.6萬次,接通率、按時辦結率和職工滿意度均為100%。
彰顯“工”字特色,“品牌工會”見真“工”。一串串數字背后,是勞動者權益得到保障的生動實踐。
打造網上網下“我的工會我的家”
在“網上之家”“組織之家”建設中,全省工會以數智化服務為突破口,讓廣大職工群眾充分享受智慧工會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掃描二維碼,一鍵授權獲取身份信息,提交入會申請后,王琳“1秒”完成入會,系統智能顯示她所在的湖北地質工會。她不禁贊嘆:“這個平臺太方便太‘聰明’了。”
2023年12月,“湖北工會”APP上線以來,已為全省70多萬名職工提供掌上工會服務,45萬多名職工參與網上普惠活動。
“入會轉會”“困難幫扶”“云上職代會”等工會業務一網通辦;找工作、找對象、提技能等30多項工會服務一觸即達;“工惠出行”“新人有禮”“驛站有禮”等10多項普惠活動一鍵盡享……該APP已實現與湖北省公安、人社、民政、市場監管等部門的17項政務數據的互聯互通,充分賦能10余個網上辦事功能模塊,為職工網上辦事提供便利。
“福利多、保障全,是實實在在的普惠福利!”不少職工留言點贊平臺。
“組織之家”建設也在品牌化引領下煥發新活力。
過去一年,順豐、餓了么等11家頭部平臺企業在鄂分公司全部建立工會,新增會員38.8萬人,其中貨車司機7.2萬人。
“有組織有歸屬,工會就是咱們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遮風擋雨的家。”貨拉拉司機張偉參加集中入會儀式后,露出笑容。
職工在哪里,工會就建到哪里。全省建成區域(行業)工會聯合會754家,鄉鎮(街道)、省級以上開發區(園區)實現工會組織全覆蓋,村(社區)也基本完成工會組織全覆蓋。
“當每個職工都能在光譜中找到自己的顏色,當每種需求都能折射出關懷的波長,‘家’就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觸摸的溫暖、可信賴的力量。”省總工會負責人表示,“我的工會我的家”的側重點、落腳點在“家”,要體現“家”的概念、“家”的情懷、“家”的味道,體現“娘家人”“貼心人”的擔當作為。下一步,全省工會將繼續以職工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務,讓每一位職工都能在這里找到歸屬、實現夢想、感受幸福。
2025-02-22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