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小驛站”傳遞“大溫暖”
在潛江市東方路2號,一座藍白相間的建筑格外醒目,這里是泰豐街道小南門社區24小時共享工會驛站。作為市總工會重點打造的示范性服務站點,該驛站集工會服務、零工就業、文明實踐于一體,自運營以來,以“服務在您身邊,生活精彩呈現”為品牌理念,已成為戶外勞動者交口稱贊的“暖心港灣”。
每天清晨6點,驛站便迎來第一批客人:環衛工人李大姐和她的同事們。“這里有熱水、有微波爐,還能給手機充電,就像我們的第二個家。”李大姐邊說邊將熱好的早餐裝進保溫盒。
驛站創新推行工會干部包保驛站制度,市總工會安排機關干部到工會驛站當一天驛站“站長”,面對面了解職工需求。
“沒想到在這里這么快就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剛通過驛站找到裝修零工的張師傅高興地說。
市總工會聯合就業部門開展“工會驛站”和“零工驛站”融合共建,實時發布最新用工信息,同時建立“即時快招”服務機制,通過線上平臺實現用工方和求職者精準對接,已累計幫助40余名靈活就業人員實現就業,解決企業用工需求33個。
傍晚時分,外賣騎手小王匆匆走進驛站,熟練地將手機接入充電設備,他告訴記者:“這個24小時智能充電站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驛站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特點,打造了“5分鐘服務圈”。配備圖書閱覽區、手機充電樁、應急藥箱等便民設施,滿足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群體的特殊需求。同時聯合市紅十字會等相關部門,不定期舉辦應急救護知識培訓活動。
驛站充分發揮樞紐作用,成為群團組織服務群眾的重要陣地。市婦聯在此設立“巾幗驛站”,定期開展女性職業發展沙龍;團市委打造“青年之家”,組織新興領域青年交流活動;市科協配備“科普e站”,讓居民隨時獲取科學知識。
去年11月,我市六家群團組織聯合開展“群團攜手進驛站服務職工到一線”活動,現場提供政策咨詢、健康檢查等服務。
驛站引入數字化管理系統,職工通過“潛江工會”APP即可查詢服務項目,門口的智能識別系統能自動識別戶外勞動者身份,實現“刷臉”便捷進入。今年新建的“心愿墻”互動平臺,已累計解決群眾訴求87件,辦結率達100%。
如今,這座150平方米的驛站已成為服務群眾的“全能站點”。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以職工需求為導向,把驛站打造成為“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累可歇腳”的溫馨家園,讓“小驛站”傳遞“大溫暖”,為潛江城市建設注入更多溫情力量。
每天清晨6點,驛站便迎來第一批客人:環衛工人李大姐和她的同事們。“這里有熱水、有微波爐,還能給手機充電,就像我們的第二個家。”李大姐邊說邊將熱好的早餐裝進保溫盒。
驛站創新推行工會干部包保驛站制度,市總工會安排機關干部到工會驛站當一天驛站“站長”,面對面了解職工需求。
“沒想到在這里這么快就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剛通過驛站找到裝修零工的張師傅高興地說。
市總工會聯合就業部門開展“工會驛站”和“零工驛站”融合共建,實時發布最新用工信息,同時建立“即時快招”服務機制,通過線上平臺實現用工方和求職者精準對接,已累計幫助40余名靈活就業人員實現就業,解決企業用工需求33個。
傍晚時分,外賣騎手小王匆匆走進驛站,熟練地將手機接入充電設備,他告訴記者:“這個24小時智能充電站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驛站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特點,打造了“5分鐘服務圈”。配備圖書閱覽區、手機充電樁、應急藥箱等便民設施,滿足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群體的特殊需求。同時聯合市紅十字會等相關部門,不定期舉辦應急救護知識培訓活動。
驛站充分發揮樞紐作用,成為群團組織服務群眾的重要陣地。市婦聯在此設立“巾幗驛站”,定期開展女性職業發展沙龍;團市委打造“青年之家”,組織新興領域青年交流活動;市科協配備“科普e站”,讓居民隨時獲取科學知識。
去年11月,我市六家群團組織聯合開展“群團攜手進驛站服務職工到一線”活動,現場提供政策咨詢、健康檢查等服務。
驛站引入數字化管理系統,職工通過“潛江工會”APP即可查詢服務項目,門口的智能識別系統能自動識別戶外勞動者身份,實現“刷臉”便捷進入。今年新建的“心愿墻”互動平臺,已累計解決群眾訴求87件,辦結率達100%。
如今,這座150平方米的驛站已成為服務群眾的“全能站點”。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以職工需求為導向,把驛站打造成為“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累可歇腳”的溫馨家園,讓“小驛站”傳遞“大溫暖”,為潛江城市建設注入更多溫情力量。
2025-04-17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