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以“銀齡智慧”守護“青春成長”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凝聚社會力量為青少年成長保駕護航,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市關工委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以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為核心的“五老”優勢,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關愛幫扶等方面持續發力,取得顯著成效。
時下,在潛江,5000余名“五老”奔走在校園、活躍在社區,在關心下一代的廣闊舞臺上老有所為、發光發熱,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凝聚“銀色”力量。
強化組織保障 構筑“五老”陣地
清明前夕,傳統文化進校園“五老”工作室老專家肖詩斌等人走進園林三小,指導該校舉辦清明詩會活動。
“我們經常組織老專家深入校園開展詩詞講座等活動,旨在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該工作室負責人郭傳龍說。
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李必華介紹,“五老”工作室是教育和服務青少年的重要平臺。市關工委高度重視“五老”工作室建設,組建黨史教育、延安精神教育、傳統文化進校園、民間藝術家、慈善護眼等各具特色的“五老”工作室80多個。
與此同時,我市還積極構建600余個“街道-社區-村”三級關工委組織體系,吸納優秀“五老”加入,并組織“五老”深入學校、社區、企業開展青少年思想教育、法治宣傳及紅色文化傳承活動,助力廣大青少年成長成才。
“五老”陣地和隊伍的建設,離不開充分的保障。市委、市政府重視關心下一代工作,形成“三個一”領導工作模式,即每年市委常委會聽取一次市關工委工作匯報,每年經市領導審批后印發市關工委當年工作要點,每年召開一次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形成“黨委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有力配合、關工委主動作為、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
此外,市關工委通過創建“六聯”工作機制,做好組織聯建促規范、要事聯商促治理、資源聯享促服務、活動聯辦促和諧、環境聯創促文明、保障聯籌促提升,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形成關心下一代工作合力。
創新“慈善護眼” 點亮“睛”彩人生
不久前,“慈善護眼 與愛同行”捐贈儀式在湖北中醫藥大學黃家湖校區明德樓舉行。市關工委聯合湖北省關愛退役軍人協會及愛心企業向該校捐贈1000副近視眼鏡和200副老花眼鏡,助力貧困學子點亮“睛”彩人生,關愛老同志用眼健康。
“慈善護眼”是我市30年前在全省首創的一項以“義務保護青少年視力”為主題的慈善公益活動。該活動不僅覆蓋全市,還積極拓展到多省市。近30年來,市關工委先后組織省內外100余家愛心眼鏡企業在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市開展大規模慈善公益行動,累計為貧困家庭學生及老人免費配鏡14萬余副,捐贈總價值超2500萬元。僅2024年一年新增4萬副眼鏡,價值500萬元。
中國關工委曾專題刊發簡報《湖北潛江市創新“慈善護眼”行動,守護青少年視力健康》,向全國關工委推廣潛江經驗。
暑期關愛教育 共護青少年成長
暑期少年兒童的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充分發揮“五老”作用,開展暑期關愛活動,市關工委一直在堅持,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高度贊揚。
2024年6月,市關工委聯合市教育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印發了《關于開展假期關愛活動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積極服務少年兒童成長,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和革命傳統教育,緩解少年兒童假期“看護難”問題。
在一場場活動中,“五老”專家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和發生在身邊的案例,為青少年宣講延安精神、開展法治教育和文化技藝傳承,還詳細了解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心理情況,傾聽孩子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幫助孩子們解決成長中的問題,鼓勵孩子們珍惜當前的學習機會,樹立遠大理想,學好科學文化知識。
“作為品牌項目,這些活動內容充實,涵蓋思想道德教育、安全教育、興趣培養、文化學習等多個領域,既豐富了青少年假期生活,又促進了孩子們全面發展,獲得廣大市民朋友認可。”市關工委專職副主任何承俊介紹。
截至目前,全市以社區、村為單位開辦學生集中關愛活動主題班62個,因地制宜組織開展各類活動300多場次,參加關愛活動的志愿者1800余人,其中“五老”800多人,惠及中小學生近2萬人次。
開展多彩活動 凝聚“五老”力量
近年來,市關工委組織“五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全方位關愛青少年成長——
深入推進青少年普法教育,市關工委與相關部門協調落實法治副校長制度,全市121所中小學校全部配備專(兼)職法治副校長,全市20多名“五老”兼任法治副校長,600多名“五老”擔任青少年法治輔導員;
積極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活動,結合本地紅色資源,組織“五老”宣講團進校園、進社區,強化青少年歷史使命感;
組建“銀齡志愿服務隊”,通過捐贈學習用品、定期家訪,提供心理疏導、學業支持,解決留守兒童實際困難;
聘請250余名“五老”網吧監督員,深入網吧監管,勸阻未成年人上網。
……
“五老”早已融入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方方面面。
80多歲的老黨員、漁洋鎮關工委主任薛永學長期走訪漁洋鎮27個村和195個村民小組,深入調研貧困學生家庭需求,自費為困難學生提供文具、學習資料及現金資助,參與派出所、文化站的網吧整治工作,學區、衛生部門的食品安全檢查,將關愛灑在漁洋每一個角落。
“希望通過我們的舉動,讓孩子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和溫暖,也希望這份關愛能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學習,茁壯成長,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薛永學說。
國旗下的錚錚誓言、教室里的動人宣講、經典紅色故事的傳誦……這一幕幕,構成了潛江市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溫暖畫面。
“‘五老’是青少年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守護者。”李必華表示,我市還將進一步細化“五老”服務內容,重點提升組織建設標準、服務場景創新及老年人身心健康支持,培訓提升“五老”隊伍的專業能力,多維度賦能青少年成長,形成“老有所為”與“少有所育”的良性互動格局,以“銀齡智慧”守護“青春成長”。
近年來,市關工委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以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為核心的“五老”優勢,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關愛幫扶等方面持續發力,取得顯著成效。
時下,在潛江,5000余名“五老”奔走在校園、活躍在社區,在關心下一代的廣闊舞臺上老有所為、發光發熱,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凝聚“銀色”力量。
強化組織保障 構筑“五老”陣地
清明前夕,傳統文化進校園“五老”工作室老專家肖詩斌等人走進園林三小,指導該校舉辦清明詩會活動。
“我們經常組織老專家深入校園開展詩詞講座等活動,旨在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該工作室負責人郭傳龍說。
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李必華介紹,“五老”工作室是教育和服務青少年的重要平臺。市關工委高度重視“五老”工作室建設,組建黨史教育、延安精神教育、傳統文化進校園、民間藝術家、慈善護眼等各具特色的“五老”工作室80多個。
與此同時,我市還積極構建600余個“街道-社區-村”三級關工委組織體系,吸納優秀“五老”加入,并組織“五老”深入學校、社區、企業開展青少年思想教育、法治宣傳及紅色文化傳承活動,助力廣大青少年成長成才。
“五老”陣地和隊伍的建設,離不開充分的保障。市委、市政府重視關心下一代工作,形成“三個一”領導工作模式,即每年市委常委會聽取一次市關工委工作匯報,每年經市領導審批后印發市關工委當年工作要點,每年召開一次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形成“黨委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有力配合、關工委主動作為、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
此外,市關工委通過創建“六聯”工作機制,做好組織聯建促規范、要事聯商促治理、資源聯享促服務、活動聯辦促和諧、環境聯創促文明、保障聯籌促提升,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形成關心下一代工作合力。
創新“慈善護眼” 點亮“睛”彩人生
不久前,“慈善護眼 與愛同行”捐贈儀式在湖北中醫藥大學黃家湖校區明德樓舉行。市關工委聯合湖北省關愛退役軍人協會及愛心企業向該校捐贈1000副近視眼鏡和200副老花眼鏡,助力貧困學子點亮“睛”彩人生,關愛老同志用眼健康。
“慈善護眼”是我市30年前在全省首創的一項以“義務保護青少年視力”為主題的慈善公益活動。該活動不僅覆蓋全市,還積極拓展到多省市。近30年來,市關工委先后組織省內外100余家愛心眼鏡企業在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市開展大規模慈善公益行動,累計為貧困家庭學生及老人免費配鏡14萬余副,捐贈總價值超2500萬元。僅2024年一年新增4萬副眼鏡,價值500萬元。
中國關工委曾專題刊發簡報《湖北潛江市創新“慈善護眼”行動,守護青少年視力健康》,向全國關工委推廣潛江經驗。
暑期關愛教育 共護青少年成長
暑期少年兒童的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充分發揮“五老”作用,開展暑期關愛活動,市關工委一直在堅持,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高度贊揚。
2024年6月,市關工委聯合市教育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印發了《關于開展假期關愛活動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積極服務少年兒童成長,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和革命傳統教育,緩解少年兒童假期“看護難”問題。
在一場場活動中,“五老”專家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和發生在身邊的案例,為青少年宣講延安精神、開展法治教育和文化技藝傳承,還詳細了解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心理情況,傾聽孩子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幫助孩子們解決成長中的問題,鼓勵孩子們珍惜當前的學習機會,樹立遠大理想,學好科學文化知識。
“作為品牌項目,這些活動內容充實,涵蓋思想道德教育、安全教育、興趣培養、文化學習等多個領域,既豐富了青少年假期生活,又促進了孩子們全面發展,獲得廣大市民朋友認可。”市關工委專職副主任何承俊介紹。
截至目前,全市以社區、村為單位開辦學生集中關愛活動主題班62個,因地制宜組織開展各類活動300多場次,參加關愛活動的志愿者1800余人,其中“五老”800多人,惠及中小學生近2萬人次。
開展多彩活動 凝聚“五老”力量
近年來,市關工委組織“五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全方位關愛青少年成長——
深入推進青少年普法教育,市關工委與相關部門協調落實法治副校長制度,全市121所中小學校全部配備專(兼)職法治副校長,全市20多名“五老”兼任法治副校長,600多名“五老”擔任青少年法治輔導員;
積極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活動,結合本地紅色資源,組織“五老”宣講團進校園、進社區,強化青少年歷史使命感;
組建“銀齡志愿服務隊”,通過捐贈學習用品、定期家訪,提供心理疏導、學業支持,解決留守兒童實際困難;
聘請250余名“五老”網吧監督員,深入網吧監管,勸阻未成年人上網。
……
“五老”早已融入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方方面面。
80多歲的老黨員、漁洋鎮關工委主任薛永學長期走訪漁洋鎮27個村和195個村民小組,深入調研貧困學生家庭需求,自費為困難學生提供文具、學習資料及現金資助,參與派出所、文化站的網吧整治工作,學區、衛生部門的食品安全檢查,將關愛灑在漁洋每一個角落。
“希望通過我們的舉動,讓孩子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和溫暖,也希望這份關愛能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學習,茁壯成長,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薛永學說。
國旗下的錚錚誓言、教室里的動人宣講、經典紅色故事的傳誦……這一幕幕,構成了潛江市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溫暖畫面。
“‘五老’是青少年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守護者。”李必華表示,我市還將進一步細化“五老”服務內容,重點提升組織建設標準、服務場景創新及老年人身心健康支持,培訓提升“五老”隊伍的專業能力,多維度賦能青少年成長,形成“老有所為”與“少有所育”的良性互動格局,以“銀齡智慧”守護“青春成長”。
2025-04-07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