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加工熱潮涌動 產業蓬勃發展勢頭足
眼下,隨著小龍蝦消費市場持續升溫,運糧湖管理區各加工企業全面進入“戰時狀態”。從原料分揀到成品包裝,各生產環節高效銜接;從車間班組到管理團隊,全員開啟“沖刺模式”,全力沖刺“雙過半”,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贏得主動權。
湖北波濤水產食品有限公司廠區內,一輛輛滿載小龍蝦的貨車首尾相接,工人們動作嫻熟地將一箱箱小龍蝦從車上卸下,隨后迅速開展盤貨、分揀工作。他們憑借多年的從業經驗,依據小龍蝦的個頭大小、品質優劣進行精準分類,為后續的生產加工做準備。
“自4月底生產線啟動以來,便進入滿負荷運轉狀態,日收購量高達60噸,這些小龍蝦均從周邊農戶手中收購而來。我們主要生產蝦尾、整只原味蝦、蝦仁等速凍產品,截至目前,已收購并加工小龍蝦600噸。”該公司董事長姜華華介紹,他們的產品主要供應給國內的大型超市、批發市場,以及部分制作調味蝦的企業。隨著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公司訂單量也持續攀升,員工們的生產熱情也被充分激發。
“以往產品主要依賴批發市場銷售。而今年,我們積極拓展銷售渠道,不僅與北方的供應鏈超市達成合作,還為遼寧、山東等地的企業提供原材料蝦尾。”姜華華表示,今年公司還進行了技術改造和規模擴張,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深化與養殖戶的合作,構建更加穩定的供應體系,確保原材料品質。同時,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開發出更多新穎優質的小龍蝦產品。
小龍蝦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當地合作社的興旺。
正準備卸貨的金晏合作社負責人宋偉告訴記者,合作社每天從周邊農戶手中收購小龍蝦,高峰期收購量能達3萬多斤,平時也有1萬多斤。今年的小龍蝦行情不錯,上午收購庫蝦送到小龍蝦加工廠,下午收購蝦苗賣給養殖戶,雖然忙碌但收入可觀。
近年來,運糧湖管理區以蝦-稻產業為核心驅動力,全力打造“種養加銷”一體化產業體系。目前,蝦稻共作面積4.75萬畝,年產稻谷數萬噸、成品蝦7000噸、蝦苗1100噸。今年小龍蝦畝均產量300斤,同比增長20%,80%的農戶畝均收益突破2500元。
在農產品精深加工領域,綠億園等兩家企業年加工小龍蝦1.5萬噸,運儲農貿等兩家企業年烘干、加工優質蝦稻16萬噸。同時,通過6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5家家庭農場的協同合作,為農業生產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簽訂水稻病蟲害飛防合同2萬畝,發展訂單農業2.5萬畝,水稻綜合機械化率達到100%。
如今,運糧湖管理區正以蓬勃的發展態勢,推動小龍蝦產業不斷攀登新高峰,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

“自4月底生產線啟動以來,便進入滿負荷運轉狀態,日收購量高達60噸,這些小龍蝦均從周邊農戶手中收購而來。我們主要生產蝦尾、整只原味蝦、蝦仁等速凍產品,截至目前,已收購并加工小龍蝦600噸。”該公司董事長姜華華介紹,他們的產品主要供應給國內的大型超市、批發市場,以及部分制作調味蝦的企業。隨著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公司訂單量也持續攀升,員工們的生產熱情也被充分激發。
“以往產品主要依賴批發市場銷售。而今年,我們積極拓展銷售渠道,不僅與北方的供應鏈超市達成合作,還為遼寧、山東等地的企業提供原材料蝦尾。”姜華華表示,今年公司還進行了技術改造和規模擴張,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深化與養殖戶的合作,構建更加穩定的供應體系,確保原材料品質。同時,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開發出更多新穎優質的小龍蝦產品。
小龍蝦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當地合作社的興旺。
正準備卸貨的金晏合作社負責人宋偉告訴記者,合作社每天從周邊農戶手中收購小龍蝦,高峰期收購量能達3萬多斤,平時也有1萬多斤。今年的小龍蝦行情不錯,上午收購庫蝦送到小龍蝦加工廠,下午收購蝦苗賣給養殖戶,雖然忙碌但收入可觀。
近年來,運糧湖管理區以蝦-稻產業為核心驅動力,全力打造“種養加銷”一體化產業體系。目前,蝦稻共作面積4.75萬畝,年產稻谷數萬噸、成品蝦7000噸、蝦苗1100噸。今年小龍蝦畝均產量300斤,同比增長20%,80%的農戶畝均收益突破2500元。
在農產品精深加工領域,綠億園等兩家企業年加工小龍蝦1.5萬噸,運儲農貿等兩家企業年烘干、加工優質蝦稻16萬噸。同時,通過6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5家家庭農場的協同合作,為農業生產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簽訂水稻病蟲害飛防合同2萬畝,發展訂單農業2.5萬畝,水稻綜合機械化率達到100%。
如今,運糧湖管理區正以蓬勃的發展態勢,推動小龍蝦產業不斷攀登新高峰,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
2025-06-13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